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内容提要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5-03-18 06:15:22 浏览:

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持续增长 但增速迅速放缓(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 截止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05.86万人。从图表1中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留学生的人数除了在2004年有小幅度下滑外,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年的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长。据教育部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较2012年约增加14300人。

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增速明显放缓,出现回调迹象(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从总体趋势上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增长率经历了几次起伏。图表2中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在1978、1985、1992以及2001年的增长率达到过峰值。其中,最近一次峰值,在2001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达到了115.38%。在此之后,增长率出现了短时间大幅下降后平稳回升,其变化趋势也趋于缓和。

(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大幅下降,仅为3.58%,出国留学的人数增速放缓。图表3综合了2003至2013年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率详细数据。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在2003-2004年曾出现过负增长,但从2005年至今一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其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27.53%,之后每年都有小幅度的下降,2013年的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较大,只有3.58%。 综上所述,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其增长幅度明显下降,增速趋缓。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留学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据调查,目前中国留学行业产业规模约达到了2000亿人民币。图表4中显示的是中国留学市场中,留学中介、语言培训、留学学费、留学生活费所占的份额。 其中,留学生境外支出所占份额最大,达85%。每个国家学费略有不同,其中美国学费最高,私立大学学费约为24-30万人民币,公立大学学费约为10-24万人民币。中国留学生学费、生活费总数约可达到1500-2000亿人民币。中国留学生的境外支出在中国留学行业市场中所占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二。 在国内的留学行业市场中,语言培训所占份额较大,达到总市场份额的13%。雅思、托福、SAT等考试,是海外高校录取时所必备的标准化考试成绩。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多,参加出国留学考试的人数也随之增加。绝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选择相对应的培训。据调查,留学考试培训的市场规模大约已到达了300亿人民币。 另外,目前绝大多数留学生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最终还是会选择留学中介办理。留学中介服务费用占了留学行业市场份额的2%。据调查,目前各留学中介对于留学中介服务费用的报价从1.5万到6万不等,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层次学校等因素有所不同。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至少有50亿。

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近些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美国也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第一留学目的国。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国际留学生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图表5中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国际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2007年的11.6%增长到了2013年28.7%。据美国《开放报告》显示,一直到2008年,美国国际留学生最大生源国是印度,中国仅排第二,而在2009年,中国上升到第一位。 随着赴美留学人数的增加,美国各大名校录取要求不断提高,录取率逐年下降,录取难度加大。2014年1月30日加州参议院通过的参议员贺南德兹提出的SCA5法案,在华裔和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法案提出将在加州限制亚裔学生入学,如果该法案实施,那么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持续增长 但增速迅速放缓(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美国《开放报告》)

美国是中国留学生最青睐的留学目的地。图表6中,显示了自2005/2006学年至2012/2013学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变化趋势。中国赴美国留学的人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从2005/2006学年的62,582人增长到了2012/13学年的235,597人,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在八年间增长了将近三倍。

(数据来源:美国《开放报告》)

从增长率上来看,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率在经历了较快的增长以后,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图表7显示,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率从2005/2006学年到2009/10学年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09/2010学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9.9%。而在之后,其增长率出现了平稳下降,2010/2011、2011/2012学年其增长率维持在23%左右,2012/2013学年的增长率下降到了21.4%。 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而增长幅度有所趋缓。

虽然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仍然不断攀升,但同时,名校的录取率不断下降,录取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中国留学生入读名校的几率下降。

(数据来源: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官网保留数据)

在美国名校录取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名校的申请人数却在不断的增加。如图表8所示,自2004年至2013年,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这四所美国名校的申请人数逐年上升。 2004年,这四所学校的申请人数在两万人左右,其中,申请人数最少的布朗大学的申请人数仅有15286人,申请人数最多的康奈尔大学的申请人数也仅为20822人。而在2013年,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申请人数几乎达到四万人,比2004年翻了一番。布朗大学2013年数据还未公布,而其2012年申请人数就已经达到28742人,也几乎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耶鲁大学2013年的申请人数比2004年申请人数增加了一万人,达到了29610人。 美国名校的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申请人数日益增加,而录取率却持续走低。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入读美国名校的几率越来越低。

(数据来源: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官网保留数据)

图表9中是美国四所名校近十年的录取率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虽然有个别年份出现小幅度的反弹,四所学校的录取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2004年的录取率达到近30%,而到2013年,其录取率下降到了15.56%,几乎下降了一半。四所学校中,耶鲁大学录取率的下降幅度最小,但也由2004年9.9%的录取率,下降到了2013年度的6.9%。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也由2004年的12.97%,下降到了2013年的5.69%,斯坦福大学2013年录取率低于另外两所已公布2013年录取率的学校,不足6%。布朗大学2013年最新的率取率还未公布,但从之前的趋势来看,虽然有一定的反复,但总体上一直呈下降态势,由2004年的15.12%,下降到了2012年的9.6%,录取几率不足十分之一。

(数据来源:各院校官网数据)

图表10,是USNews美国大学排行榜中的TOP1-50院校的托福录取要求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中,有45.83%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托福成绩需在100分以上,16.67%的学校要求申请人的托福成绩在90分以上,14.58%的学校要求申请人的托福成绩在80分以上,只有极个别学校的托福录取要求低于80分,另外还有18.75%的学校并未明确标注托福录取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美国名校对于托福成绩的要求非常高,几乎有一半的学校要求申请人的托福成绩高于100分。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中国大学生赴美读研意向问卷调查》)

图表11中显示的是计划赴美留学的中国大学生对自己的托福分数的预测。仅有8.89%的学生预测自己的托福成绩能够达到100分以上,24.44%的学生预测托福成绩在90-99之间,26.67%的学生预测托福成绩在80-89之间,40%的学生预测自己的托福成绩低于80分。

另外,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托福考试及成绩汇总报告》显示,2010-2012年,中国托福考生的平均分为77分,与名校的录取要求差距较大。

对比美国名校的托福录取要求和中国学生对托福成绩的预测以及中国托福考生的平均分,不难看出,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托福成绩难以达到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有限英语语言水平使得中国学生入读名校几率下降。

(数据来源:各院校官网录取要求)

图表12是美国TOP1-50院校的SAT录取要求分布图,从此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排名前50的学校绝大多数的SAT录取标准在2000以上,所占比例为65.63%。其中,34.38%的学校其SAT录取标准在2200以上,18.75%的学校其录取标准在2100-2200之间,12.50%的学校其录取标准在2000-2100之间。SAT录取要求在1900-2000之间的美国前50名的学校占18,75%,9.38%的学校录取要求在1800-1900之间,仅有6.25%的学校其录取标准是1700-1800之间。

(数据来源:《2013年SAT年度分析报告》)

对比美国前50名院校的SAT录取要求,不难看出中国考生SAT成绩难以满足名校要求。图表13中显示,2013年,仅有4.96%的中国考生的SAT成绩超过2000分,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65.63%的美国前50名院校要求申请者的SAT成绩在2000分以上。8.77%的中国考生的SAT成绩在1800-2000之间,而28.13%的美国前50名院校要求申请者的SAT成绩在1800-2000之间。有86.27%的中国考生的SAT成绩低于1800分,而仅有6.25%的美国前50名院校的SAT录取标准在1700-1800之间,没有学校的录取标准低于1700。

由此,可以看出,从学术能力上来说,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不能达到美国名校的录取要求,在美国名校申请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竞争力较低。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有实力申请美国名校。

2012年4月,英国正式关闭了国际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工作两年的PSW签证体系。但从近两年中国赴英留学趋势看来,政策的改变对于中国学生赴英国留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中国赴英留学人数近两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率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英国高等教育统计数据(HESA))

英国是中国留学生第二大留学目的地,从图表14中可以看出,自2008/2009学年以来,中国赴英国留学的人数不断攀升。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资料显示,2012/13学年,第一次在英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了56535人,与2008/2009学年相比,人数增长了近一倍。

(数据来源:英国高等教育统计数据(HESA))

在中国赴英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其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图表15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在英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从2008/2009学年的37.29%下降到了2012/2013学年的5.62%。中国赴英留学的人数增长率下降,增长幅度渐趋缓和。

2009年大批澳洲私立职业院校倒闭的风波对中国赴澳留学趋势产生了冲击,从2010年起,中国赴澳留学人数一直在下降。近两年,澳洲接连推出多项留学新政,方便国际学生赴澳留学,如2012年推出简化签证审理办法(SVP)、2013年初推出国际生毕业后工作签证政策(PSW)等。2013年中国赴澳留学人数回升。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移民局学生签证统计数据)

受2009年澳洲私立职业学院倒闭风波的影响,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曾出现持续下降,2013年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开始回升。图表16显示,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在2009年达到最高峰91524人以后,出现了下滑的态势,并一直持续到2012年。2013年,中国赴澳洲留学的人数四年来首次出现增加,达到78277人,接近于2008年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移民局学生签证统计数据)

从图表17中可以看出,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近十年间的顶峰,达到27.63%,而在之后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在2010-2012年期间,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2013年,中国赴澳洲留学人数增长率出现回升,达到6.42%。

加拿大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国,近些年来,中国赴加留学的人数平稳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学生赴加留学,加拿大于2014年1月发布“教育国际战略”,确定“到2022年,赴加留学科研人员比现在翻一番,达到45万人次”。

(数据来源:加拿大政府移民统计数据)

从图表18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赴加拿大留学人数从2004年起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到2012年,中国赴加拿大留学的新生人数达到了25346人,比2004年增长了近2.5倍。

(数据来源:加拿大政府移民统计数据)

图表19显示,中国赴加拿大留学人数增长率近十年来经历了几次起伏,增长率最高峰出现在2008年达到了36.77%,2010年曾出现过增长率的一次低谷不足10%。2011、2012年,中国赴加拿大留学人数增长率维持在20%左右,较为稳定。

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持续增长 但增速迅速放缓(数据来源:教育部统计数据)

从图表20中可以看出,中国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的人数所占比重最大。基于中国庞大的留学行业市场规模,其它国家也在不断的推出新的政策及奖学金,以吸引中国留学生。

2014年正值中国与法国建交50周年,为了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中国留学生,法国出台了多项政策简化签证办理,其中包括向高素质人才发放“人才护照”。此项措施将为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投资者、企业代表和高端人才提供为期4年的居留证。另外,学生将获得与其学制年限相同期限的居留证,不再需要每年办理。

2011年起,法国驻华使馆设立了France Excellence奖学金。该奖学金只面向希望赴法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奖学金覆盖法学和政治学;新闻,信息科学和传媒;经济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自然科学和工程学。 奖学金将包括括每月750欧元的补贴、学生社会保险、协助租房以及社交、文化活动。学费也包含在奖学金内。第二年奖学金的续发需要参考上一年的学业成绩。该奖学金将在2014年在中国发放50份。

2014年荷兰也正式开始简化对华签证。除了申请总时间缩短外,此次简化最大的看点就是,申请人可以邮寄材料而不再需要当面递签。荷兰为中国大陆申请者提供了橙色郁金香奖学金项目。2014年共有20所荷兰大学参与该奖学金项目,预计为46名中国学生提供总额超过50欧元的奖学金。


 

Copyright © 2012-2018 华体会陶瓷瓷具茶具销售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98598111号

搜索

平台注册入口